我们是一个专业的稻田套养蛙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稻田套养蛙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稻田套养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稻田养殖青蛙
一、养蛙田工程要求
1.有充足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
2.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
3.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
4.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
5.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m,埋入土中10cm。
6.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7.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m,长与蛙沟相同。
8.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
二、种苗露寅与放养
1.自繁种苗。每亩购种蛙10组(雌雄1:1)、放入种蛙田内精养,采取自然产卵成人工催产。
2.提前清整蛙沟,插好网箱,待蛙卵产出后,及时移入网箱孵化。出苗后4—5天开始投喂蛋黄,每万尾蝌蚪喂鸭蛋黄-个,每隔5天增加一个。
3.蝌蚪饲养15—20天后,放入蛙沟继续培育,但蛙沟不与蛀田相通,以免蝌蚪进入田。每平方米放50—100尾。每亩约2—4万尾。
4.或采取直接放养幼蛙方法进行,即在插秧后,每平方来投放经驯食好的幼蛙10-30只。
三、饲养管理
1.蝌蚪放入蛙沟后,每天上午10—11点、下午4—5点在蛙沟各泼豆浆一次。每万尾每次用黄豆2kg,每隔10天增0.5—1kg。
2.或投喂自己配制的蝌蚪料(配方:进口鱼粉60%、米糠25%、麦皮15%)。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
3.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在蛙沟内先放食料台,开始投料诱食。食料台用3x5平方米的方条木做框架,再用网目3mm的纱窗布绷紧钉于框架底部,长、宽、高为2(m)x1(m)x5(cn)或1.5(m)xO.8(m)x5(cm)。每块蛙田分放食料台4-6个。
4.诱食驯食。蝌蚪已变态或幼蛙放入蛙田后,及时采用活饵带动法和直接驯食法,投喂适口饵科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等措施诱食驯食。如用灯光诱虫、放小鱼虾、蚯蚓、粪虫等,掺入蛙类专用料,通过鱼虾、粪虫、蚯蚓活动和幼蛙采食、活动等,带动水的波动,使浮于水面的配合饵料产生动感,让幼蛙误认为活饵从而吞食。
5.分级分养。随个体的增大,经常筛选,将其大、中、小分成多个级别,归类分放蛙田饲养,防止大蛙残食小蛙。同时投喂相应规格的蛙料。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以2小时吃完为宜。
四、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田,检查围栏有无漏洞,美蛙吃食、活动、外逃、有无病害等。
2.采用放鼠夹、投鼠药,在蛙田四周挂刺网,晚间捕捉等办法,坚持长年捕杀鼠、鸟、蛙、野蛙等敌害。
3.注意防逃、防偷。
4.蝌蚪、幼、中成蛙等养殖、均要经常加注清水,改善水质,一般3-4天冲水一次,高温季节1-2天加水一次。
5.冬季加满田水、田内多放些稻草,不乱惊扰,让其它全越冬。
6.处理稻蛙关系
(1)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多施基肥,少施追肥。放蛙前多用,反之少用。将多数碳铵安排在插秧第一次除草时用完。追肥时不让蛙沟与蛙田相通。
(2)改用尿素、复合肥等,蛙沟内不施肥。
(3)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不用除草刑、五氯酚钠、呋喃丹,使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宜在秧地用药或放浅田水,让蝌蚪进入蛙沟后再堵上缺口,然后在蛙田施药。
(4)已放蝌蚪或幼蛙的田,应加满田水,宜在禾叶上露水干后喷施剧毒农药。
稻田养殖青蛙的方法?
青蛙是一种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而且普遍的农业养殖专案,青蛙的养殖方式很多,稻田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法,那么,稻田怎么养殖青蛙?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一、稻田基础工程的建设
选择地势低洼、排灌方便、洪水不氾滥、天旱不干涸的稻田,面积控制在0.067-0.134公顷为宜。每0.067公顷稻田一般建宽在1米左右、高在50厘米以上的埂堤多条,埂堤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创造符合青蛙水陆两栖习性的环境。
埂与埂之间宽4-5米,便于插稻。稻田周边用聚乙烯网进行拦围、网高1米左右,以防蛙逃逸。在埂堤边上用竹杆和芦苇帘子架设高出地面50厘米的遮阳棚,作为蛙休息和摄食的场所,规格为2米×1.5米,田埂上每10米左右设一个遮阳棚。
每个遮阳棚下放置3个食台,规格为50厘米×30厘米。为了确保稻田有充足的水源,每个养殖框口要单独设立进、排水渠。进、排水渠成对角线设立,促进水流的旋转使得换水充分。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二、种苗投放
稻田养殖青蛙中,一般4月初放养幼蛙。放养前,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公斤对埂间水沟进行撒施消毒,一个星期后放水养蛙。刚变态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2万-2.5万只,30天后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1.5万-2万只。切忌规格差异较大的青蛙同时放养。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三、饲养管理
1、食物驯化。具体办法是:先把活体饵料如面包虫、蝇蛆、小蚯蚓等均匀撒放在埂堤边上,让幼蛙捕食,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5天后,幼蛙已习惯了捕食上述活体饵料,这时再将这些活饵投放到食台上;一个星期后,将鱼、动物内脏等"死饲"做成与活体饵料大小相似的配饲与活体饵料一起投喂,逐渐增加"死饲"的份额,最后完全过渡到"死饲"投喂。
另外可用模拟活饵办法,在饲料中放入数条活泥鳅,活泥鳅在饲料盘中游动带动盘中的饲料,幼蛙一见盘中饲料全部震动,以为是活饵,便会抢著吃,同样也可达到驯化目的。驯化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
2、饲料及其投喂。刚变态的幼蛙饲料以蝇蛆、面包虫、小蚯蚓等小型动物为主,平均每100只幼蛙每天投饲100-150克。待幼蛙长到15克左右时,投喂小杂鱼、小虾和个体较大的蚯蚓、螺蚌肉以及动物内脏***切碎***等,每天的投饲量相当于幼蛙体重的10%-15%。另外在稻田中要装置诱虫灯,以诱集昆虫作蛙的饵料。待蛙长到50克以上,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直径为4-6毫米,投饲量控制在蛙体重的3%-5%,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
3、日常管理。稻田养殖青蛙,夏季在埂堤上种黄豆,豆株可遮荫,利于青蛙避凉;夏季稻田要适当加注些新水,并保持水位在40厘米左右;每天要清洗食台,并定期消毒、晾晒;每日巡田,观察蛙的生长状况。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四、病害防治
稻田养蛙可以吃掉一些害虫,但不能完全替代农药治虫,严重的水稻病虫害仍需对症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为了确保稻田中美国青蛙的安全,施药前应注意清理疏通水沟,将稻田水位加深到6-10cm。喷洒药物时应尽量减少药物落入水中。乳剂农药在露水干后喷洒,粉剂农药在有露水时喷洒,也可每半块田轮流喷洒。喷药后,如果发现蛙类不适应,要立即向田中加灌新水。
另外,雨前不要施药,以免药物落入水中。蛙病防治应从提高蛙的体质,改善稻田环境人手,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道路:
①幼蛙放养时,用20X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幼蛙叨分或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幼蛙10分钟。
②饲养管理中坚持对蛙沟***池***、工具、蛙体和食物经常消毒,投饵时坚持定时、定位足质、定量。
③运输、放苗等操作中要小心。在蛙病盛发季节之前或流行期,每隔10天一15天在稻田沟池中泼洒20X10-6的生石灰或1X10-6的漂白粉,亦可在配合饲料中新增不同药物进行投饵防治。
④巡田时,发现敌害、污物、残饵及时清除;对行动迟缓、伏卧不动、厌食或有其他异常表现的蛙,应及时捕捉检查,有病则应隔离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病情的发展与蔓延。
青蛙稻田养殖技术五、稻田养殖青蛙注意事项
①稻田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
②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
③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米、深0.5-0.6米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0.3米的小田埂。
④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米、面宽0.3-0.5米。
⑤建好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米,埋入土中10厘米。
⑥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⑦搭好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米,长与蛙沟相同。
⑧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
通过以上关于青蛙稻田养殖技术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稻田怎么养殖青蛙,稻田养殖青蛙是青蛙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模式,其中美国青蛙可采用稻田来进行养殖,不仅生态绿色,而且也可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使稻田的产出率增高。
看过的人还: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又名田鸡、水鸡,有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三种品种,是我国常见食用蛙类。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青蛙的种类
青蛙是两栖物,约有190种。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一般养殖的大都是黑斑蛙和虎玟蛙。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略扁,吻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一对背侧褶。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生活时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腹面黄白色。雄性有一对咽侧声囊,第一指有婚垫,有雄性腺。
泽蛙:体长40-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尖圆,吻棱圆,眼间距窄。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咽部深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一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黑色,有雄性腺。
虎纹蛙:体大而粗壮,雌性超过120毫米,吻端尖圆而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头圆,趾间全蹼,皮肤极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有一、分布不十分规则的肤棱,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 的纹斑,腹面白色。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青蛙的生理特点及生活特性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具有成体形态,到陆地生活。但肺不够发达,还依赖皮肤呼吸初助。蛙类的皮肤裸露无鳞,富于腺体,粘液腺的分泌经常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呼吸。青蛙喜欢栖息在水田、池塘、沟、河岸边的草丝中,以捕捉活动的昆虫为主食。无论是能飞的螟虫,善跳的蝗虫,躲在卷叶里的稻苞虫,还是钻进棉桃里的棉铃蛾,隐藏在地下洞穴中的蝼蛄、地老虎,只要出来活动接近了青蛙,它就跳跃起来,张开大口,伸出长舌,粘住虫体,卷入口腔。 青蛙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本身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又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因而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每年11月中旬,它选择疏松的河堤或菜园土、石缝、树根处进行冬眠。来年三四月气温回升到10°C以上则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在炎热的夏天,有时也有夏眠的情况。蛙类本身的"防御"能力较弱,几乎只有消极的陷避或借助于保护色、警戒色或腺液的分泌来保护自己。如春季为黑色的雌蛙到5-6月变黑灰色,7月为浅灰色,8月以后肤色开始加深,阴天光线较暗时肤色又加深。青蛙生活的环境要求湿润、凉爽安静而清洁。如果干燥,就会使其体内水分大量散失,造成脱水而死亡。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产卵池:有中央池和沟畦池两种。中央产卵池的墙壁以水泥板、网类或砖砌均可。高90厘米,设在大池在中央,面积按需要而定。陆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其上放掩蔽物,如木板或稻草,并种花草或设葡萄架,以遮荫。5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35-40公斤。 沟畦池是以宽8.4米、长10米、高1.1米为一间接的产卵池。池里挖平行沟畦,相间120厘米,沟里放水,水深10-15厘米。畦上每隔30厘米放置一块掩蔽木板,木板高9厘米,长、宽各70厘米,板上覆盖稻草,使之阴暗凉爽。板缘下方的地面,挖一浅沟,使种蛙进入栖息。中央产卵池及沟畦产卵池均先铺下细目网,产卵后,将网连卵块一起提起,移至孵化池孵化。
孵化池:为便于观察蝌蚪,用砖砌的水泥池最好,高40厘米、宽120厘米、长300厘米左右,并设注排水口,以便注排水,控制水温和水位。池上架设凉棚,以防午间阳光直接曝晒。孵化池的水要清洁干净,进行消毒,以提高孵化率及减少病害。
蝌蚪池:可用砖砌或挖泥池。砖砌的蝌蚪池一般高60厘米,宽120厘米,长400厘米,水深20-25厘米即可。泥土地边用黑色塑料布铺上,以便清洗池底,并能吸收阳光增设水温,促进蝌蚪生长。蝌蚪池也可为长方形水泥地,其池壁抹水泥,池底留泥土,以4×6平方米为一单地,池壁有一定斜度,设排水孔,水深50厘米。内养水葫芦,外围竹箔防敌。蝌蚪将变态时,放入布代或集蛙盒,供变态的幼蛙荫凉掩蔽及栖息。捕捉时利用手网,慢慢地自水中向上连盒一起捞起。集蛙盒高5厘米,长、宽各20厘米,用两块薄木板,在它们四个角间钉上支柱即可,其余四边均留空。
成蛙池:为便于大小分养、投饵和捕获,防止疾病传染及控制密度,成蛙池不宜太大。青蛙虽然喜栖于水旁,但并不常栖于水中,所以池里的水域不宜太多,应多留陆地以供栖息。池以长方形为好,池里设3-4条注排沟。例如以长16米、宽8米,高90厘米的场地。池内做成畦沟状,畦宽150厘米,沟宽70厘米,水深10-15厘米,靠墙两旁陆地,每隔10-20厘米,放置一个掩蔽用的木板或三夹板,其长、宽各1米左右。板下面垫高3.5厘米,以利青蛙栖息。放置木板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蛙类的生态环境,并避免外界人畜骚扰,保持荫凉及防止风吹雨打。木板可以根据青蛙的成长调节高低。这样躲于板下的蛙只数目及大小相近似。便于控制投饵的位置和调节投饵量。场内的陆地要踏实,保持良好的注排功能。注排水孔要加设纱网,以防适敌害侵入及青蛙逃出。 青蛙池的面积与放养的数量应根据各期全形大小和水源供应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蛙卵5000-7000粒,蝌蚪1000-2000只,幼蛙70-100(40天以内100只,40天以上70只),成蛙,种蛙20-30只。
青蛙的繁殖技术
1、种蛙的选择
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一般2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1400-2000只。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池上须种丝瓜或葡萄之类搭架遮荫。池的周围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中央建立产卵池,产卵池内设产卵筐,产卵筐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高40厘米。每个产卵筐放20-30组的种蛙。经常观察,如发现有卵块就捞出放到孵化池里,然后放走已产卵的雌蛙,使雄蛙继续抱对。
2、青蛙的交配交卵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C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C是最适的产卵温度。在产卵季节将到时雄蛙不断地鸣叫吸引着雌蛙。雄蛙一般提早一星期左右发情。雌蛙未发情时拒绝抱对,已发情则常徘徊于浅水中或岸上依恋在雄蛙的周围,肚皮比平时膨胀,性冲动,食量忽减。青蛙没有交尾器,不能进行体内受精,而是通过雄性拥抱着雌蛙完成受精过程的,雄蛙的第一指内侧有膨大的肉垫,称婚垫。婚垫上富有腺体和角质刺,其分泌物和角质刺将加固拥抱的作用。当雌蛙成熟发情时,雄蛙即跳上雌蛙背上,将前肢搂抱在雌蛙下面,用小腿挤压雌蛙腹部,同时摆动两后足,磨擦雌蛙的泄殖孔,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即射精于卵上。产卵后,雄蛙自行离去。雌蛙处于半休克状态,1-2分钟后,才慢慢地离开,到阴凉的地方安卧休息。青蛙抱对产卵的时间一般1-2天,有时也长达3天。产卵一般在夜进行,黎明前为最高峰,一只50克以上的雌蛙,每次产卵在一万粒左右。 青蛙产卵时要求安静的环境,轻微的振动可使产卵暂时停止,强烈的振动或长时间的干扰,会使它迁移产卵地点。产卵的进行取决于雄蛙的腿与足的活动,雄蛙腿足停止活动,雌蛙即停止产卵。如遇强烈的冷风侵袭,水温突然下降到15°C以下,产卵也就停止。此时可设法增温,使它正常产卵。在产卵期间,如果池内的雄蛙多于雌蛙,有同性相抱或两只雄蛙抱一只雌蛙的现象,第三者将一雄一雌同抱住,或反方向抱于雌蛙的胯部,使雌蛙不能正常产卵甚至死亡。所以产卵池的种蛙必须按一雄二雌(或三雌)的比例放养。
3、人工催产技术
性成熟的种蛙并非每只都能产卵。如环境不适合,发育不良,体质较差,气候恶劣等影响其产卵。为了使青蛙产卵及孵化整齐一致,必须进行人工催产。通常用脑下垂体注射法:将一只青蛙的头上顶壳打开,将大脑除去,在在脑之下有约半个粒粒大小的白色物体,即是脑下垂体。将脑下垂体放入沉淀管中,用玻棒加以研磨,加入生理盐水溶解后,用经过消毒的注射筒,给雌蛙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注射两次即可使雌蛙产卵。
4、人工采卵及孵化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C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C以上或水温低于4°C,高于28°C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青蛙的饲养管理
1、蝌蚪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喜欢群集在一起,并附着在卵膜上或水草上。这时水温应保持在23-25°C。5-7天内小蝌蚪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弱,死亡率最高。水中缺氧、水质过肥、水温突然变化均可引起蝌蚪的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如果这时将膜捞起,蝌蚪也容易死亡和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质弱等。最好是蝌蚪留在原孵化池加深水饲养7-10天后再转到蝌蚪池饲养,这样能提高成海率。转池时蝌蚪尚小,游泳能力差,须靠吸盘附着休息,池内要多放些树枝和水草等。蝌蚪生后肢以后,喜在水底的泥沙或草根树叶下栖息。风雨前夕的低压闷热天气,蝌蚪表现得十分不安宁,不停的上下垂直游动到水面换气或腹部朝上、口露出水面游动。在不流动的水中,因水中缺氧,蝌蚪食欲不振,不大游动,注意水质的变化,水温要保持在23-25°C。如果水不干净或酸碱度过大,蝌蚪就有死亡的危险。在观察中,如果发现全池的蝌蚪有三分之二均在水面上浮游不肯深入水底,而且精神不佳,游动无力,说明温度过高或是水中浮游生物太密而影响水质,水不干净,或是水中氧气不足等,应及时换新水,同时要及时清理残饵,以免发生死亡的危险。 蝌蚪的饲料要特别注意新,同时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5天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水蚤、空心菜、木瓜、番茄及水中的浮游动物,每天两次,但蛋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也可以喂些厕所中的粪蛆或用沙头鱼繁殖的蛆。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要互相增加,可以增加精料,用玉米和麦麸1:2煮成糊状加在植物性饲料中一起喂,每天3-4次。一个月以后,饲料可粗些,如西瓜皮、腐烂南瓜、番茄等饲料。此外,还应开始喂些混合饲料,采用的配方为: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皮)30%、大豆粉5%、鱼粉5%,日投量为每百只50克。动物饲料以水蚤、红虫、田螺、死鱼烂肉等。动物饲料要切碎放在饲料台上,粉状饲料可直接撒拨。饲料台用木板做成,置水下10厘米深的地方。此外,还可以培养小球藻,施肥培肥,培育浮游生物自然喂养。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很高,含蛋白质约40-50%,相当于花生米的两部,鸡蛋的五倍。素有"水里猪肉"之称。其繁殖也很快,一昼夜能繁殖10-100倍,是饲养蝌蚪的理想饲料。 在18-28°C的条件下,饲料供给正常,青蛙孵化后20天后肢开始长出。约经50天又长出前肢,此时蝌蚪停止摄食,靠吸收尾巴供给养料,同时历尾和鳃的退化而开始将头伸出水面用肺呼吸。经10天左右,青蛙尾部吸收完毕,开始登陆生活。这时再回到水中不是潜游,而是在水面沲游。整个蝌蚪时期为60天。
2、幼蛙的饲养管理
刚上岸的幼蛙,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要求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水要求5寸左右,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有条件应建几个幼蛙池,蝌蚪一变成幼蛙即移往幼蛙池饲养。幼蛙性好动,而且有强吃弱的弊害,转池时必须按大、中、小三类分池放养,还要经常巡池,视其生长发育情况经常加以调整饲养。在同一池内,力求大小强弱一致。要注意调节密度,每平方米100只左右为宜。如果天气炎热,密度还应减少。如是静水要经常换水,流水饲养也要加速水流,以减少温度的升高和供应充足的氧气。尤其是要在池上搭凉棚,如种丝瓜、葡萄等,尽量减少烈火日曝晒。 幼蛙主要以洗虫为食,这是由于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它的头部有一双假眼,其结构较复杂,也较独特,主要靠眼后的一个视网膜来看东西,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只能看见它活动着的东西,静止的东西则看不见,故它只能捕食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其食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23℃左右时食量较多,温度过高或太低食量都有所减少,甚至有时全部停食。 在大量人工养蛙的情况下,仅依靠花卉招引昆虫是不能满足青蛙要求的,必须采用人工投喂。一般在幼蛙时期,就要进行训练,使之适应吃死饵的生活习惯,如死鱼碎肉、鸡鸭的五脏等。训练的方法有以下的几种: (l)活饵与死饵混合诱食:在饲料盘中放些碎肉死虫之类,再放数条活泥鳅,将饲料盘的一半放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由于泥鳅在饲料盘中活动,幼蛙看见盘里的饲料都是活动的,就拼命抢着吃。如果没有活泥鳅,可在饲料盘上装一桶水,桶底开一个小孔,使桶中的小一滴一滴地滴在饲料盘的水中,水一震动,盘中的死饵也跟着摇动,幼蛙以为是活饵就都围过来吃。时间一久、幼蛙吃死饵就成为习惯。 (2)用细铁丝姚着死了的虫体或揉成虫样的碎肉条或面团,挂在水中,幼蛙也会去捕食。 (3)直接喂给死饵。幼蛙开始第中个月喂活饵三分之二,死饵三分之一;一个半月时改为活死饵各一半;两个月时活饵三分之一,死饵三分之二;两个半月后可全部喂死饵。死饵须视青蛙体形的大小,一般要切成块,大小以一口能吞下为原则,免得互相争夺而影响生长。
3、成蛙的饲养管理
成蛙的管理与幼蛙大体相同,只是其体形较大,放养的密度较小些,每平方米放成蛙40只左右为宜,成蛙饵料较为广泛,如蚯蚓、蛆、蜗牛、红虫、甚至死鸡、 死鸭及动物五脏等。青蛙食量很大,如果动物饵料不足,还可以暇些混合饲料。最好是在蛙池上安装黑光灯或者两盏100瓦电灯诱蛾喂蛙。青蛙一天可吃昆虫200-500只。青蛙的投料量可按季节而定。一般冬眠出蛰后,4月份开始吃食,但食量并不大,对食物的反应还迟钝,10天不投食还可以正常生活。5月下旬以后食量逐日增加,按蛙的体重的10%投食;7-8月份食量最大,而且对食物的反应十分敏感,必须按体重30%投饵。如果饵料不足,青蛙逐日消瘦,精神不振,两天不给食就有死亡的危险。5天不给食就会大量死亡。
青蛙病虫害及其防治
青蛙常见的病虫害有:
l、气泡病
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常游于水面,精神不振,胃内充满气体。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蝌蚪移于清水中,暂时不投食, l一2天后再恢复授喂,但数量不要太多,而且要煮熟。
2、车轮虫病
因寄生车轮虫所引起。发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尾鳍膜发白,常浮于水面。防治的方法是减少蝌蚪池的饲养密度,并且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硫酸铜:硫酸亚铁为5:2)撤入池中,使池水含其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点四。
3、体外寄生虫
青蛙体外寄生虫较为严重的是寄生在蛙体上的蛭类,常见于春夏两季,发病的青蛙体表面出现3毫米大小的灰绿色小虫,一头口了吸在蛙体上、中头游离状于水中。此种蛭类为水陆两生的,所以也有人叫陆蛭,其大小形状如白瓜籽,长2-2.5厘米,两头尖呈绿色,边发黄,腹面扁平,背面稍鼓起,全身多横环节,头部腹面有一吸盘吸于蛙体上,口在吸盘中央,尾部呈游离状。秋季陆蛭随青蛙入洞,冬季在青蛙群集时产卵。产完卵后成蛭即死亡,从蛙体上脱落,卵很快孵化成幼虫,咬破青蛙表皮,钻入皮内,夏季钻出表皮,用吸盘吸于青蛙体表,危害青蛙。此虫可用药剂防治。当发现蛙体上长有毛状的附着物或外表皮腐烂的情况时可将该患蛙用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稀释液(即50公斤水加药物5克)浸几天即可
青蛙的捕捞及加工
对雌蛙进行人工催产,使它的早期产卵,或者选择早期孵出的蝌蚪来进行加速饲养管理,提高调料中活饵的比例,当年长达50一100克即可上市。一般立冬前后捕捞。可以鲜售,也可以加工。加工办法是:先用50-60℃的温水将青蛙烫一下,然后用细麻绳穿在两眼之间,两腿顺直晾干。不要挤压,以免霉烂。干后剥油时,用沸水烫5一6分钟,待水浸入皮肤内捞出,用箱闷7一8小时后,摘出腹内两块黄白色脂肪。摘时不要带卵和皮膜,然后放在通风处干燥,待水分蒸发掉,成为干货便可出售,中般2.75公斤剥出0.5公斤油,也可用全蛙干燥后上市出售。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养殖
幼蛙经约2个月人工饲养,体重达100克左右时,即可转入成蛙池进行商品牛蛙的养殖。商品牛蛙的饲养管理和幼蛙基本相同。只是混养密度小一些。重约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混养30~40只;体重达200克时,要再分池疏养。
二、稻田养殖
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生长;蛙又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因此,利用稻田养蛙,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又能增加收入。
1、稻田选择养蛙稻田要求天旱不缺水,雨涝不淹没。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保水性好,田埂宽而结实的稻田。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好。
2、稻田清整插秧前,稻田要1次施足基肥。混养蛙种前,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挖“十”字形或“田”字形保护沟,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以上。也可在进排水口和稻田中间挖几个2平方米左右、深80厘米的保护坑,以便在晒田、暂时缺水或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庇护场所。
3、防逃设施的安装蛙类善于跳跃,特别是牛蛙,跳高可达1.5米。因此,做好防逃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4、蛙种混养蛙种混养宜在栽秧后2周,秧苗反青成活后进行。蝌蚪易被黄鳝、泥鳅、杂鱼等多种敌害吞食,成活率低,而且不能在水稻生长期内长成商品蛙。因此,最好混养幼蛙。混养数要根据人工投饵的多少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放养20克/尾的幼蛙300只即可。也可同时混养一些鱼苗,作为蛙种的鲜活饵料。
三、投饵稻田养蛙属于半野生性的粗混养殖,混养的种蛙没有经过摄食死饵的驯化,故应投喂活饵。可用人工采集的一些蝇蛆、小鱼虾、蚯蚓等活饵料投喂。还可在稻田中安装日光灯透捕昆虫,以补充活饵。
四、稻田保持一定水深养蛙稻田水深应维持在6~15厘米,以确保蛙的正常活动和生长。严防敌害稻田中蛙的敌害较多,如黄蟮、鱼、泥鳅、蛇、老鼠等,对蛙特别是幼蛙的残害很大。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
五、慎施农药稻田养蛙后,由于蛙能大量捕食昆虫,稻田几乎没有虫害,其他病害也较少,一般不喷施农药。如确需施药时,宜选用低毒农药,并在喷施时尽量避免农药入水。
稻田套养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希望您能够从我们的资源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您的 {输入关键词务中获得成功。如果您需要更多的{输入关键词帮助或支持,或者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 {输入关键词资源和支持。祝您在{输入关键词事业上取得长足进展!